很多人觉得,现on-line上购物这么方便,需求上淘宝、京东,什么买不到?为什么还要费劲巴拉地跑到市场上去?说实话,我刚入行的时候,也有过类似的疑问。总觉得,市场就是个线下渠道,线上已经把大多数功能都替代了,去市场,无非是多跑一趟,增加交易成本。但干得越久,越能体会到,这“到市场上去”这事儿,里面门道可深着呢,绝不仅仅是买东西那么简单。
线上,我们看到的是经过精心包装、优化过的产品信息,甚至是经过算法过滤后的“推荐”。这当然有它的效率,但很多时候,它屏蔽了真实的、甚至是“粗糙”的信息。去市场,尤其是一些传统的大宗商品市场、或是特色农产品集散地,你会发现,同样一个东西,不同摊位的价格、品相、甚至产地信息,差异可能非常大。这种“信息不对称”,其实是信息价值的来源。
我记得有一次,我们公司需要一批特定规格的二手电子元件,线上搜来搜去,价格虚高,而且描述模糊不清,卖家信誓旦旦说“原装”“性能稳定”,但实物到底怎么样,心里没底。后来,我们几个同事直接去了广州的电子市场。一圈下来,我们就发现,很多摊位卖的货,看起来都差不多,但价格差了不止一倍。究其原因,有的货可能是拆机品,有的可能翻新程度不一样,还有的干脆就是冒充的。我们必须通过和摊主反复沟通,甚至现场拆开检查,才能大致判断出来。
这种当面的、甚至带点“纠缠”的沟通,是线上难以替代的。你可以在市场里,直接摸到、看到、闻到、甚至是听到(比如一些机械件的声音)产品的真实状态。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对商品有真实感知、需要规避风险的采购方来说,这种“眼见为实”的价值,比线上那些“好评如潮”的评价要来得实在得多。
on-line上,我们更多的是依靠平台规则、卖家信誉评分、以及用户评价来判断。但这些,说到底,都隔着一层。真正把生意做深了,你会发现,人与人之间的信任,是比任何线上评分都来得更重要的资产。
去市场,尤其是做长期采购时,和供应商建立一种“面对面”的contact,远比只on-line上聊天来得有效。你看到了对方的经营环境,了解了他的进货渠道,甚至能感受到对方的为人处世。这种“人情往来”,虽然听起来有点老套,但在很多传统行业里,是维系长期合作的关键。
有一次,我负责采购一批化工原料,线上contact了一个卖家,价格谈得非常好。但是,在合同即将签订的时候,我突然想起来,这个原料的生产批次非常重要,会影响到我们最终产品的稳定性。我打tel过去,对方含糊其辞,说“批次不固定”。我就有点犹豫了,就想着去他仓库看看。结果一去,发现他的仓储条件非常简陋,而且很多原料的包装都比较陈旧。最后,我选择了另一家虽然价格稍高,但仓储管理正规、且负责人可以保证批次稳定性的供应商。线上,我可能就直接被低价诱惑,承担了巨大的风险。
这种“去市场”,其实也是一种“实地考察”,是建立和维护信任的有效方式。你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生意人,而不是一个匿名的头像。这对于规避“一锤子买卖”的风险,尤其重要。
市场,不仅仅是买卖的场所,更是一个信息的汇聚地,是行业“脉搏”的跳动之处。从市场的活跃度、商品的价格波动、到不同商家的经营策略,都隐藏着很多有价值的行业信息。
我曾经在研究某个新兴的消费品市场时,并没有仅仅依赖行业报告。而是花了很多时间,在各大批发市场、甚至是一些街边小店里,观察消费者的反应,看看哪些产品卖得好,哪些滞销,以及商家是如何陈列、促销的。你会在市场里,直接感受到消费者的喜好在发生怎样的变化,哪些新兴的品类正在悄悄崛起。
比如,前几年,在一些服装批发市场,你就能很明显地感觉到,一些“国潮”元素的商品,从一开始的零星出现,到后来占据越来越大的摊位,再到后来成为主导。这种趋势的观察,比任何线上数据分析都来得更直观、更有“温度”。线上的数据,往往是滞后的,而市场,则能让你捕捉到最前沿的动向。
即使是现在,很多交易,尤其是大额交易、或是第一次合作的交易,去市场考察,依然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手段。
我的一个同行,之前做过一件特别“傻”的事。他on-line上采购了一批高价值的设备,卖家承诺得天花乱坠,视频、图片都做得特别好。结果,货到了,发现很多关键部件都存在质量问题,甚至有部分是假冒的。由于之前没有实地验货,而且交易过程中,很多细节都因为线上沟通而模糊化了,最后扯皮了很久,损失惨重。
后来,他跟我说,下次再遇到类似的大宗采购,他一定会先去市场,哪怕对方承诺得再好,也要去对方的经营场所、仓库看看,了解对方的实力和诚信度。在市场,你可以直接看到货物的实际状况,了解对方的库存、生产能力,甚至可以直接要求进行现场测试。这种实地考察,是线上模式难以替代的。而且,万一真的出了问题,在市场,你至少还有一个实体的沟通对象,不像线上,很多时候沟通无门。
市场,也是一个非正式社交网络的载体。在这里,你不仅可以买卖商品,还能认识同行,交换信息,甚至获得一些“内部消息”。
我记得刚入行那会儿,跑市场,最常听的就是一些老商户之间互相打听消息:某个厂家的货最近怎么样?某个新来的供应商背景如何?哪个展会值得去?这些信息,虽然不是guanfang发布的,但往往非常接地气,也很有参考价值。
有一次,我们公司的一个老供应商突然断货了,我们急得不行。后来,我跑到市场,和几个熟悉的摊主聊了聊,才知道原来是因为环保检查,那个厂家停产了。这个信息,我们在网上是完全不知道的。正是因为了这个信息,我们才赶紧contact了另一家,及时补上了货源,避免了更大的损失。这种“江湖消息”,虽然不那么正式,但在特定行业,尤其是信息流通不太透明的领域,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。
所以,你说“为什么人要到市场上去”?在我看来,这不仅仅是为了买东西,更是为了获取一手信息、建立信任、规避风险,以及保持对行业“脉搏”的敏锐感知。线上提供了便捷,但市场,给了我们一种更真实、更深刻的连接和判断的可能性。
下一篇
已是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