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权买多少,这问题问得太实在了

恒指期货直播 (3) 13小时前

期权买多少,这问题问得太实在了_https://www.fcdydaikuan.com_恒指期货直播_第1张

“期权买多少?”这句问话,我听得太多了,也问过自己无数次。它看似简单,却又蕴含着无数的纠结和博弈。不像买股票,你直接看好某个公司,就买它多少股,看多就买,看空就卖。期权这东西,它是个杠杆,是个时间的朋友,也是个时间的敌人,你买多少,真的得好好掂量掂量。

入门误区:只看“便宜”就买?

很多刚接触期权的朋友,第一反应就是,“这个期权好像很便宜,才几分钱,买它几十上百张,要是涨起来,那不得发财了?”这种想法,我当年也犯过。觉得几分钱一张的期权,买进成本低,风险似乎也小。但实际上,期权价格的“便宜”或者“贵”,并不直接等同于其潜在的盈利空间或风险程度。你得看它对应的标的资产是什么,当前的价格在什么位置,离到期日还有多久,以及市场对未来波动率的预期等等。

就好比你买caipiao,一张caipiao一块钱,看似便宜,但中奖概率极低。期权也是一样,一张“价外”的期权,也就是行权价远高于当前市价的看涨期权,或者远低于当前市价的看跌期权,它可能一张只要几分钱,甚至几厘钱。但它的涨幅,往往需要标的资产出现极大的、超出常规的波动,才能让它变得“值钱”。如果你买的标的只是一点点小幅震荡,那你的期权很可能在到期时一文不值,你的本金就全搭进去了。

所以,单纯从价格上判断“买多少”,这是非常危险的。我们通常在考虑买多少张期权的时候,核心要看的,是你的“期望”。你期望标的资产在期权到期前,会朝哪个方向、多大的幅度波动。你的判断越精准,你愿意为这份“权利”付出的代价,以及你愿意承担的风险,才能相对明朗。

风险与收益:不只是100倍

提到期权,很多人会想到“100倍”、“千倍”的收益。确实,期权的高杠杆性是它zuida的魅力之一。我记得有一次,市场突然出现一个重大利空消息,某个权重股的价格瞬间跳水。当时我手里持有了一些该股票的看跌期权,虽然数量不多,但因为事件的突发性,期权价格瞬间被拉升了好几倍,那感觉,就像捡到宝一样。

但反过来说,这种高收益,也伴随着极高的风险。大多数期权,特别是那些“价外”的期权,最终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贬值,最终归零。你买的“多少”张,直接决定了你可能承受的损失上限。如果你是个资金量不大的新手,可能投入几百块钱,买上几张,就算亏光了,也伤不到筋骨。但如果你是大资金操作,一次性投入几万甚至几十万去买某一个方向的期权,而市场并没有按照你的预期发展,那一次的亏损,可能就需要很久才能缓过来。

所以,在决定“期权买多少”之前,我一定会先明确自己的“仓位管理”原则。比如,我绝不会将超过我总投资资金的10%投入到期权里,而且这10%还会分散到不同的标的和方向上。这样做,是为了避免“一把梭哈”的风险。就算有几笔期权都归零了,整体投资组合也不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。剩下的资金,还可以继续寻找机会,或者用于更稳健的投资。

到期日:时间是个无情的杀手

期权买多少,跟时间流逝的关系,是很多人容易忽视的。期权有个“时间价值”的概念,随着到期日的临近,这个时间价值会加速衰减。尤其是那些临近到期的期权,即使标的资产的价格稍微涨一点,如果涨幅不足以弥补时间价值的损失,你依然可能是亏损的。

我曾经在某次大盘行情启动初期,买进了一些远月(到期日比较靠后)的看涨期权。当时判断大盘会有一波上涨,但没想到上涨来得比预期的要慢一些。虽然期权整体在浮盈状态,但由于到期日还远,时间价值的损耗并不明显。后来,当市场开始加速上涨时,那些我之前买的期权,因为已经持有了足够长的时间,并且随着市场波动,它们的隐含波动率也有所提升,所以涨幅非常可观。

反观另一次,我看到一个股票因为某个事件,价格可能出现短期的大幅波动。我买了一些临近到期日的期权,觉得“赌一把”。结果,事件发生了,但价格的波动方向跟我的判断相反,而且波动幅度也比我预期的要小。结果,到期日一到,我的期权就完全归零了。那次教训让我深刻体会到,买临近到期日的期权,一定要对波动的幅度和速度有极高的把握,否则,时间价值的流失会让你血本无归。

所以,在考虑“期权买多少”时,我一定会结合到期日来考虑。如果我预期波动会很快发生,而且幅度很大,那我可能会考虑买一些临近到期日的期权,但数量上会严格控制。如果我预期波动会是慢牛式的上涨,或者需要时间来发酵,那我宁愿多花一些钱,买那些到期日更远的期权,这样可以给我的判断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。

隐含波动率:期权的“情绪指数”

买多少期权,还得看隐含波动率。很多人只关注标的资产的历史波动率,觉得标的波动大,期权就应该好。但实际上,期权的价格受“隐含波动率”的影响更大。简单说,隐含波动率代表了市场对未来标的资产波动幅度的预期。当市场普遍预期未来会有大波动时(无论方向),隐含波动率就会上升,期权价格也会随之水涨船高。

我记得有一年,某个热门科技股因为要发布财报,市场普遍预期会有大幅波动。在财报公布前几天,这个股票的期权价格都非常“贵”,隐含波动率飙升。如果这个时候去买期权,即使财报出来后价格真的波动很大,但因为你买的时候价格已经包含了很多“预期”在里面,你的实际收益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,甚至可能因为波动方向不对,亏损得更厉害。

相反,有时候市场情绪比较低迷,大家都不太敢预期未来会有大波动,这时候隐含波动率可能就很低。如果这个时候,你通过其他方式(比如技术分析、基本面研究)判断出标的资产未来很可能出现大幅波动,那么在低隐含波动率的时候买入期权,一旦波动真的发生,你的收益可能会非常惊人。因为你买到的期权,本身就“便宜”。

所以,对于“期权买多少”这个问题,我通常会观察这个标的的隐含波动率。如果隐含波动率处于历史高位,我会更加谨慎,即使看好标的,也可能减少期权的buy量,或者选择到期日更远的期权来规避高昂的时间价值和波动率风险。反之,如果隐含波动率处于低位,且我的分析显示未来波动可能性很大,我可能会适当地增加buy量,当然,前提依然是我能够承受的风险范围内。

实际操作:小步快跑,持续验证

说到底,期权买多少,是一个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不断调整和验证的过程。没有一个固定的公式可以套用。我自己的经验是,初学者,先用小资金,买少量。比如,你打算用1000块钱来玩期权,那就先拿出100块,买几张,感受一下过程,看看你对标的判断是否准确,看看期权价格的变化是否如你所料。

等你有了一定的经验,并且对某个标的有了比较清晰的判断后,再根据你的仓位管理原则,逐步增加buy量。比如,你觉得某个股票接下来一周有70%的概率涨5%,30%的概率跌3%。如果你看好它上涨,那么你就可以根据期权的价格和杠杆倍数,计算出买入多少张,你的潜在收益会达到什么程度,而zuida亏损是多少。再结合你今天讨论的“期权买多少”,你会有一个更具体、更符合你风险承受能力的数字。

同时,我也会不断地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判断。我买入期权后,会密切关注标的资产的走势,以及期权价格的变化。如果市场走势跟我的判断一致,我可能会考虑在合适的时候追加仓位,或者锁定部分利润。如果市场走势跟我判断相悖,我会及时止损,即使亏损不大,也比到期归零要好。这种“小步快跑,持续验证”的模式,我觉得对于把握“期权买多少”这个问题,非常有帮助。

"